印度的灾害管理:Joshimath危机是一个没有吸取教训的案例吗?

发布号 4 2025-10-13 05:40:11

印度的灾害管理:Joshimath危机是一个没有吸取教训的案例吗?

1月8日,北阿坎德邦首席部长PS Dhami在Joshimath的演讲中强调,这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北阿坎德邦政府迄今为止在做什么?几十年来,许多警告都被忽视了,没有人为此负责,似乎人们的生命和生计毫无价值。

即使1976年发布了第一个警告,并提出了Joshimath下沉的警告,认为它“不适合一个乡镇”,政府批准了一些水电项目,这导致了重型设备、爆破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引入。

2013年6月,克达尔纳斯目睹了自2004年海啸以来印度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专家认为,违反基本环境法和滥伐森林是造成这场灾难的部分原因。但列出的教训既没有被吸收,也没有被实施。

下一个重大灾难是2021年2月的冰川溃坝事件,导致近200人死亡或失踪,严重破坏了日冈加和塔波万水电站项目、BRO桥和村庄附近的其他基础设施。没有报告建议暂停或停止任何正在进行的项目。国家气象厅在此次事件的详细报告中也只提到:“考虑到该地区的生态敏感性和未来的后果,对所有HEP和开发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EIA)。”

除此之外,还有与建设者和相关贪婪的联系。人们——包括那些现在也受到影响的人——被指责让他们的抱负压倒了他们的基本理智。在很多情况下,这种陈旧的“发展”和对环境规范的无视,往往是一个有毒的圣杯。当灾难来临时,政府会在最后一刻安排一系列活动来展示效率,为它所关心的项目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有充分证据表明,印度目前估计人口超过14.1亿,但陆地面积第七大,是最容易遭受灾害的国家之一。

印度85%的地区容易受到一种或多种类型的危害(参考:“”)。再加上人为灾害,如化学工业突发事件、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生物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BPHE)、火灾(城市和森林),重要的是,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地区的影响,任何人都清楚,更广泛的灾害风险管理(DRM)(包括减少灾害风险)、气候适应和采用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本应成为政治和战略上的当务之急。不仅仅是日常的管理任务。

但残酷的现实是,虽然印度在灾难应对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由于四个主要因素,DRM的更广泛目标仍然难以实现:

模棱两可:灾害管理(DM)在任何清单(中央、州或并发)中都没有特别提到,但只是“国家责任”而不是“国家主体”。中央政府以五种方式补充邦/邦的努力,(i)维持提供警报/警告的机构(ii)提名中央部委负责具体灾害的具体责任,在重大灾害中协调国家层面的响应和动员必要的资源(iii)维持国家灾害响应部队(iv)在必要的基础上向邦/邦提供援助、资金和资源,(五)制定和发布方针政策;提供意见和技术援助;协助能力建设。因此,虽然一切都有规则,但命令中的模糊性和对国家缺乏宪法约束义务往往导致执行不力。

资金缺乏:许多州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充分资助他们的DRM工作,但在大多数事情上仍然依赖于该中心。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发现NDRF经常被地区召唤去完成本应由它自己的小组来处理的任务。

印度的灾害管理:Joshimath危机是一个没有吸取教训的案例吗?

糟糕的城市规划:我们的大多数大城市现在都是糟糕的城市规划的象征,或者是为了政治利益和/或贪婪而制定的规则破坏了曾经规划良好的城市。这是开发Gurugram的一个经典例子,哈里亚纳邦政府能否从其首府昌迪加尔获得灵感?

城市化趋势:印度有超过70万个村庄,但大多数村庄都没有好学校、医院、就业机会等,农村人口正在向城市地区转移。

一些村庄(靠近城市中心,沿途贸易/旅游路线等)也正在转变为城市化地区,但没有这些设施。联合国2022年人居世界城市报告的预测表明,2011年(人口普查-2011)的城市人口为3770亿(占印度人口的31.16%),2020年为4830亿(34.9%),到2025年,印度的城市人口预计将达到5420亿,2035年为6750亿,到2050年将达到8140亿至8700万。

印度的城市化趋势——所有国家中人口变化最大的趋势——是印度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因此需要最高水平的城市规划。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特别报告(AR6)重点关注了印度次大陆及其周边地区的影响,特别强调印度的地理和地质、7000多公里的海岸线、炎热的热带气候、农业对稳定季风的深度依赖、严重污染、无计划的开发/城市化、森林砍伐和贫困水平,将成为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该报告预测,印度将遭受强降雨、热浪、表土干旱和地下水枯竭的影响。报告进一步指出,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为世界上10个最重要的河流系统提供水源,是近20亿人的重要水源”,但“根据全球排放情况,预计到2100年,冰川的水量将损失约30%至100%”。

因此,当务之急不是政治、宗教和经济方面的考虑,而是最大程度地优先考虑和关注减少生态敏感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绝对必要的情况下,建设可持续的、适应气候变化的、抗灾的住房和基础设施,并特别考虑到环境问题。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灾害造成的损失以及搬迁、流离失所者的重新安置、恢复他们生活的社会文化、生计和经济方面以及受损的基础设施所造成的成本,将大大削弱任何项目所产生的优势或收益,而所产生的额外国内生产总值的大部分将被循环回DM。

  

上一篇:13岁的家政人员被雇主用锤子折磨,脱光衣服,被狗咬
下一篇:《神探夏洛克》大结局:托马斯与朱丽叶的结局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